星期日, 8月 01, 2010

八八週年 重建路迢迢(三):災區地險 原鄉重建不易

【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】去年八八水災橫掃中南部山區,原住民社區受創最深,各單位的救難直升機將原住民同胞一批批載到平地安置的畫面,仍深印國人腦海;原民同胞的特殊生活與文化與土地密不可分,因此多半希望能回到山上展開新生活,但殘酷的現實,讓他們返鄉重建家園的路遙無止盡。


根據重建會的資料,八八受災「特定區域」和「安全堪虞地區」內計有超過六千三百戶、近兩萬人,原住民就占近一萬四千人,約百分之七十二點五;願接受政府安置、申請永久屋被核准者,共有七千三百六十二人,但有三千九百三十二戶、一萬一千八百六十五人仍留在原居住地。



風雨過後,原住民同胞期待揮別陰霾、再展笑顏;但是要接受漢人提供的平地永久屋(左為杉林大愛村),還是在組合屋(右為小林村臨時社區)中苦待原鄉重建?(記者高堂堯攝)


一如小林重建案例,原民文化需要專區細緻保存,但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永久屋,無論族群規畫或申請條件,都不斷造成原民社區的分裂。原民會表示,為使重建安遷對原住民部落衝擊減到最低,提出「離災不離村、離村不離鄉、集體遷村至離鄉最近之適當地點」的優先順序原則,但仍以基地安全為基礎。


如那瑪夏鄉、桃源鄉等部落,處高風險環境、道路易中斷而形成孤島,高縣政府因此與認養單位協商選定杉林月眉農場基地,興建永久屋;原民會無奈表示,這就是迫於基地安全考量而讓同胞遷離原鄉,但相關文化重建、產業重建等措施,都已相繼推出並成立工作圈平台推動中。


至於山區交通重建部分,原民會指出,因部落世處環境較敏感地區,除地質脆弱,又有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,原有道路、橋梁和相關工程設施設計已不堪應付現今災害強度,須等待地質穩定後,再加以重新評估和規劃,進而完成安全回家的路;然而,在地質尚未穩定和最終道路未完工前,原民會希望政府相關單位繼續以臨時便道即斷即修的方式,維持部落對外交通。


相關報導:[人間福報] 考量部落衝擊 不忘保存文化

沒有留言: